本报北京2月16日电记者薛冬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围绕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地区的总体部署,中科院将正在实施的“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放到西部大开发的大棋盘中运作,近期决定进一步加大对“西部之光”计划的整体投入,适当扩大支持面,增大单个项目的支持力度,以提高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
中科院认为,实施西部开发,最根本的是吸引、稳定和发展能扎根西部的科技队伍,而“西部之光”就正是这样一项旨在为西部地区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了切实配合西部开发战略,中科院将在以下6个方面推进这项人才培养计划:一,加大对“西部之光”的投入,经费从每年3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二,“西部之光”计划必须以国家目标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中科院围绕西部开发而部署的各类科技活动紧密结合;三,加强对“西部之光”的考核和评估,对好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后续支持;四,积极引导全院各研究所投身到西部开发工作中去,鼓励和促进东西部研究所之间交流,对东部地区研究所的青年科技人员到西部短期工作予以支持;五,中科院研究所将更多地为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资助在职博士生的数量将增加;六,争取包括中央部门在内的各界协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扎根西部的科技队伍。
据了解,“西部之光”是中科院西部总体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知识创新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四年来共立项81个,资助优秀青年攻读博士学位40人(主要面向新疆地区),中科院共投入1178万元,地方政府匹配经费近300万元。“西部之光”计划的实施引起了积极反响,从首批资助的16个团队看,已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如兰州沙漠所刘志民团队在世界屋脊种出了大西瓜;西北高原生物所张怀刚团队培育的高原小麦新品种已经推广2.3万多亩;新疆生态与地理所陈亚宁团队创造的水力排沙法大显神威,使新疆头屯河病险水库起死回生等。通过“西部之光”计划,已形成了81个课题组,共聚集了560余人,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一批年纪轻、起点高并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团队正在西部地区形成。